T-2毒素是由镰刀菌产生的A类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对人、畜危害较大,是污染玉米和小麦田间作物和库存谷物的主要毒素,广泛分布于自然界,范围覆盖全球。197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Q)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内瓦召开的联席会议上,将T-2毒素等同黄曲霉毒素一样列为天然存在的危险的食品污染毒物之一。
T-2毒素对皮肤和黏膜有强烈刺激作用,易侵害消化道(口部,胃及肠道病变),引起局部炎症甚至坏死,严重时还会使猪只口腔,皮肤及关节溃烂,出现呕吐和腹泻,同时伴有采食量下降、拒食、神经失调等病症。猪吃进T- 2毒素污染的饲料后约半小时左右即可发生呕吐;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生长停滞。T-2毒素对仔猪的危害更大于对育肥猪的危害。
燕麦、高粱、水稻、豆类、玉米、大麦、小麦、青贮和干草、谷物加工副产品等
T-2毒素限量标准 | ||
---|---|---|
T-2毒素mg/μg | 植物性饲料原料 | ≤0.5 |
猪、禽配合饲料 | ≤0.5 |
GB/T 36858-2018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 5009.11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T-2毒素的测定
GB 5009.26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贝类中神经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GB 5009.27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西加毒素的测定
GB 5009.21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GB 5009.20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测定
GB 5009.2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族的测定
GB 4789.1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
GB 5009.24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伏马毒素的测定
GB/T 30957-2014 饲料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 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随着科技的进步T-2毒素方法也与时俱进,目前市场上存在4种T-2毒素检测方法
T-2毒素荧光定量检测技术基于免疫层析和特异性免疫反应,针对检测项目遴选高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依托先进的荧光量子点微球标记技术,在层析作用完成特异性结合,并激发荧光强度,通过专用的荧光设备测量检测线和质控线的荧光强度值,结合内置的标准曲线完成检测过程。相较于传统的胶体金检测技术具备灵敏度高、数字稳定等优势
T-2毒素酶联免疫快速检测法本方案基于ELISA酶联免疫定量检测技术,精选高特特性行抗体,配备2点与5点定标,根据抗原或特异性抗体的固相化及酶标记与结合技术,底物显色完成定量分析,公司同时推出配合ELISA试剂平台的全自动化仪器,实现一键上机操作,自动化运行,稳定、高效,避免人工操可能产生的试验误差。
T-2毒素胶体金定量/定性检测方案基于将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用于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待检物质加样至试剂卡后,在层析作用下,待检物质中的抗原与金标试剂的结合物发生特异性结合而被截留,聚集于检测带并产生颜色,配合读数仪和内置标准曲线,确定待测物质含量,本检测方案同时具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产品,广泛用于样本初步筛查,目前主流的检测方式。
T-2毒素检测免析亲和柱方案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可逆结合特性技术,根据抗原抗体的高特异性,从复杂的待测样品中提取目标化合物,再结合液相色谱法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技术进行定量检测。新域生物的真菌毒素免疫亲和柱系列产品可精准适配HPLC、HPLC-MS等国标检测方法。
以上4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但是现在很多食品饲料加工企业一般都是用T-2毒素荧光定量快速检测法,荧光定量检测技术基于免疫层析和特异性免疫反应,正对检测项目遴选高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依托先进的荧光量子点微球标记技术,在层析作用完成特异性结合,并激发荧光强度,通过专用的荧光设备测量检测线和质控线的荧光强度值,结合内置的标准曲线完成检测过程。相较于传统的胶体金检测技术具备灵敏度高、数字稳定的优势。
最后更新时间:2024-09-04 17:00:42